春日早晨,初升的太阳透过椰树洒下斑驳的光影。漫步三亚城区,“椰梦长廊”焕发新生、精品线路一步一景、公园绿地吐露新绿……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1年,一场“为人民幸福而战”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在三亚打响,通过接续不断的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水准显著提升,“让初来三亚的人大吃一惊,再来三亚的人耳目一新”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
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加强规划制度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中,三亚推动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看总体设计,《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已编制完成,“三区三线”成果得到自然资源部批准,规划成果已经过市人大审议正在履行报批程序;《三亚市总体城市设计(2020-2035)》已批准实施。
看详细规划,《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暨城市设计》以及抱坡新城、临春、海罗、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陆续编制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内控规全覆盖进一步实现。
看专项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超级绿道、中心城区照明、安置区选址等专项规划研究已全方面开展……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三亚还开展了吉阳东片区城市设计方案、三亚城市元素设计方案等国际征集活动,在全市重要片区采取竞赛或多方案比选方式优选建筑规划设计方案,最大限度体现市民意愿、满足群众需求。
出门即是绿、锻炼有空间、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的每一步焕新、每一步发展,都留有深深的“民生”烙印。
鹿城大道全线贯通,三亚湾规划二路、东岸中路、亚龙湾第二通道(一期)等实现功能性通车,三亚湾路延长线条“断头路”被打通,新月路口、学院路口、解放路等重点路段交通设施“改头换面”,路网结构日趋完善。
驱车前往鹿鸣花田,由橙色、粉色、红色花卉构成的三层花田映入眼帘,美轮美奂。不止鹿鸣花田,在三亚市丰兴隆党群主题公园、白鹭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鹿回头滨河公园、月川绿道、潮见桥桥头绿地等公园绿地,一样能时时赏花、四季观景。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4%,绿地率39.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8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85%,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86公里,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上海世外附属崖州区外国语学校、市第九小学三亚湾校区等5所中小学和15所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学;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完成整体的结构施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逐渐完备,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坚实依托。而在看不见的地下,中心城区污水管网问题底数摸清,污水处理、供气等基础设施保障程度进一步提升,让这座城市的承载力日渐提升。
安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点。在完成警官公寓小区、第二五交化宿舍等41个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三亚还快速推进安居房建设。截至去年,全市共开工建设安居房23272套,其中交付入住1582套。
从搭建新平台到探索新机制,从智慧城市建设到城市绿地管理再到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中,三亚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颜值更靓、品质更优。
“城市超级大脑”等应用型项目建设提速、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和综合执法系统建立,城市治理“一网统管”逐步实现;“双千兆”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大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能力提升等智慧城市项目加快建设,“数字三亚”日趋完善。
《三亚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三亚市绿道设计导则》《三亚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导则》《三亚市行道树修剪技术指引》《三亚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办法(试行)》……得益于这一系列制度文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逐步向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转变。
文明是城市的底色,也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三亚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策划“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第七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播撒文明种子,让文明理念根植于每一个三亚人的内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收官之年,让我们继续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作风,把短板补得更扎实,把基础打得更牢靠,全方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水准,朝着“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目标奋力前进!
“要继续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贯彻落实,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中央统筹、部门支持、省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如期顺利封关运作。”习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快速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指明了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创新决定未来。近年来,三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从制度根源深挖原因、处理问题、促进发展,使三亚的制度文化更加浓厚、制度体系更完备、社会治理更加有效、民生保障更加普惠、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冷冰冰”的制度,如何成为管人管事、解决难题、促进发展的“金钥匙”?三亚坚持系统思维分步作答:建设、执行、创新。
2022年,三亚在“制度建设年”行动基础上,进阶开展“制度执行年”行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工作主线,将“学习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制度、优化制度”贯穿行动始终,切实从制度根源深挖原因、处理问题、促进发展。通过一年的不懈奋斗、攻坚克难,三亚的制度文化更加浓厚、制度体系更完备、社会治理更加有效、民生保障更加普惠、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在改革突围方面,推动“零关税”政策升级版落地落实,截至2022年底,已获资质的24家企业和事业单位共减免税款总额超5000万元;大力推进“双15%”税收优惠政策;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一建一码”数字化改革,该项成果入选海南省第三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并印发实施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
在改善旅游市场方面,快速推进制定促进三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商业品牌建设的若干措施,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激活消费引擎;有序推进游艇、民宿、餐饮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化建设,旅文行业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2022年三亚市以第一名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批旅游标准化试点考评,为全省旅游树立典型……
在推动南繁产业方面,倾力打造四个首创:全国首创构建种业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体系、全国首创“育种材料存证与惠益分享”平台、全国首创设立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全国首创植物新品种权被侵权损失保障专属险,全方位保护种质资源,夯实种业发展基础。
在生态建设方面,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对三亚市环境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进行了通报表彰;探索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在全国首创整村联保生态直补方式,通过“增绿”“护绿”“用绿”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2022年11月三亚市获得了“海南省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授牌……
在社会治理方面,推行党建引领直通联办工作机制,实现2022年热线%;试点搭建“清廉三亚·云上监督”平台,形成园区全覆盖、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督网络;创新推出共建服务系统“红港云服”,为社区群众提供54项涵盖法律、民生等方面的群众点单、机关接单的“淘宝”菜单式服务……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三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制度建设执行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源源不断的发展红利回应社会期盼、回应人民关切。
三亚大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雁领天涯”名师提升工程,以“领雁”带教师“群雁”齐飞,全方面提升三亚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以安居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细则,缓解企业金钱上的压力,防止因资金监督管理问题引发的各类风险;完成基本生活救助四项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在全省率先建立“15分钟社保医保便民服务圈”,形成经办机构自主服务为主体、基层平台和银行合作服务为补充的“一主多辅”“一干多支多能”的网点化经办服务格局;全面落实各类助企纾困政策,累计退还增值税留抵退税32.4亿元、减征“六税两费”1.8亿元,银行机构为市场主体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本息达17.1亿元;聚力开展“双统筹”百日攻坚大行动,2022年共举办六批集中项目开工仪式,推动156个项目集中开工,为经济企稳提振打牢基础。看得见的变化、触碰得到的幸福,一项项制度之“变”构筑起了服务群众之“便”,三亚制度的“温度”和“硬度”在万家灯火中枝叶关情、温暖人心。
一个个喜人成绩,不仅仅反映了三亚在建设海南自贸港中为扎实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的工作成效,更对应的是一项项着眼当下又立足长远的制度,让社会治安和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据悉,经第三方机构评估,三亚在城市规划建设、社会治理与保障等领域,共补足制度缺失424项、提升制度效益221项、强化制度执行556项、创新制度47项,其中,《三亚市海鲜餐饮行业监督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属全国领先。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目标,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美好图景。
2021年6月,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2021-2023年)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召开,明确以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前,三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决策部署有关内容,切实履行政府部门主导作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动村民参与,整体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共有工作任务242项。目前已完成109项,长时间坚持25项,正在推进108项,总体完成率为50%。
做足做好美丽乡村文章,需要通盘考虑统筹规划、政策制定、资金筹措、资源整合、软件硬件、组织实施、产业兴村等“点线面”具体内容。
编制完成《三亚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为乡村振兴引路导航。并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用海要素保障促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强化用地和用海等各项资源要素供给,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和产业落地实施;修订完成《三亚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管理规定》,印发实施《三亚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管理办法》《三亚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试行)》《三亚市农房报建风貌引导(图集)》等政策文件。
统筹中央、省市的美丽乡村、高标准农田、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财政项目资金,整合集中投入到示范村建设中。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全市11个村已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或战略合作协议。
大茅村采取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作为股东入股,探索实施“相互持股”的开发模式,不仅推动农业产业走向多元化发展,农户还从土地流转中得到“租金”,从承包管理得到“酬金”,从参股经营得到“红利”,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不断攀升,2022年达73万元。
乡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乡村绿道建设、农村燃气供气等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以最美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村、最美人居环境示范户、“醉”美乡村路等评选活动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全面精细梳理国土空间乡村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乡村产业,形成了博后民宿村、白超队南繁村、梅联赶海渔趣村等村级乡村产业品牌。此外,通过平台化模式、组团化推荐等方式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促进村庄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正在推进的108项任务中,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86项任务,计划完成率达90%。
今年,三亚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全力以赴建设美丽乡村。
锚定目标任务。以“一环、五区、八景、十一村”为框架的三年行动重点项目为抓手,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实现“一环”超级绿道示范段项目完工,今年9月基本完成超级绿道示范段建设内容,今年11月全部完成示范段建设内容;加快推进“五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各区(育才生态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八景”工程建设,严格保护森林、河流、岸线月底前完成美丽乡村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开门迎客任务,并完成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建设项目库,完成相关项目的前期手续并根据真实的情况启动建设一批项目。
统筹共建合力。全面推动市、区四套班子领导一对一联系示范村,优化营商环境,帮助投资企业协调解决乡村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高质量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紧盯项目征拆。充分的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多措并举,扎实破解征拆等难点。
落实建设资金。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做好资金计划保障,提前梳理各项目资金需求,确保资金精准预算、科学调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强化招商引资。运用多元化的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模式,组织策划类型丰富的推介活动,吸引企业投资建设美丽乡村;主动靠前服务,当好公司发展的“服务员”,共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调动村民参与。村“两委”、党员干部要拓宽宣传渠道,多样化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和目标,唤起农民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农民自觉自愿投入到改善自身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伟大事业中来。
建立长效机制。从规范管理、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工程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总结形成美丽乡村参建单位考核标准,总结一套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塑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形象。
具体事项:种质资源引进国际检验检测示范区建设;种业CRO模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新奇特优”热带果蔬引进;知识产权“五合一”管理体制
具体事项: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建设开发利用;工程质量引入保险监理模式;“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三块地’改革”
具体事项:创新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体系;农田作为绿化指标
“我承诺,以制度创新为己任,刻深三亚‘制度超越’印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4月3日下午,“首席创新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吕继洲领读誓词。
现场,来自市委组织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司法局、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等9名“首席创新官”代表齐声跟读。
声声誓词,庄严承诺。宣读毕,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这一幕场景出现在三亚市委召开的制度建设执行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大行动”推进会议中,标志着海南首批14名“首席创新官”正式上岗,助力三亚制度集成创新。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创新。“为确保群策群力取得良好效果,三亚学习借鉴世界成功企业做法,在海南首推‘首席创新官’机制,有利于解决专业化领导和专班化持续推进问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家明表示,“首席创新官”来自三亚市“制度创新年”行动第一批制度集成创新课题参与的14家单位、企业、法定机构中能力突出的班子成员。
为鼓励“首席创新官”推进课题研究,参与的单位、企业、法定机构要赋予其一定的预算资源调配权、人员调度权、目标和课题建议权、推动流程的优化改造建议权等有利于推动制度创新决策落地和氛围营造的权力。其中,当遇到瓶颈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时,“首席创新官”可打破身份、职级、部门界限,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组建制度集成创新课题行动学习团队,采取专题研讨、专家评审、外出调研考察等方式,形成“会诊开方”常态,确保计划的创新课题落地见效。
邹家明说,接下来,14名“首席创新官”将瞄准游艇全产业链建设、邮轮旅游、种业CRO模式、知识产权“五合一”管理体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制度集成创新课题研究,适时推出一批有分量、创新成色更足、影响力更大的集成制度,在海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力争取得一批全国首创制度成果,推动至少一个关键领域形成更大制度性变革,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提供坚强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