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一家亲,山海见真情。闽宁协作是习开创、部署、推动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的伟大事业。
漳浦与海原,一个在东海之滨,一个在西北山塬,相隔2000多公里,因党中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携手向前的“一家人”。
以“漳浦所能”援“海原所需”、以“海原所能”助“漳浦所需”。多年来,漳海两地,不断深化拓展闽宁协作新模式,共同实施引进“水产养殖”“南果北种”“无土栽培”“中药材和花卉种植”等新模式、新技术,在产业协作、项目建设、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不断拓宽协作领域、丰富协作内容、提升协作水平、深化协作机制、落实协作任务,培育出丰硕成果,成为闽宁协作的亮点。
9月27日一大早,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村民马玉武就到大棚里查看蘑菇菌棒和棚内温度、湿度。种蘑菇、采蘑菇、送蘑菇成为马玉武的日常生活。虽然辛苦,但他表示:“收入显著增加了,心里高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3年前,得知县上、乡上在大力推广闽宁协作菌菇种植项目,马玉武跑到邻乡种植户大棚里了解蘑菇种植过程和效益后,把家里闲置的牛舍改建成蘑菇棚,海原县闽籍企业为他提供菌菇棒,并进行全程线上线下技术培养和训练和实地指导,手把手将福建菌菇种植技术教给他们。如今,已有3年种植经验的马玉武已成了菌菇种植行家。
“我棚里种植的都是平菇,50天左右就能出一茬,价格随行就市,好的时候一斤能卖5块,差的也有2块,对种植户来说,这个效益是相当好的。”马玉武说。
近年来,海原县抢抓闽宁协作帮扶机遇,充分的利用“出户入园”空置棚圈资源,投入补贴资金607.5万元,改造闲置棚舍296户,建成闽宁百草园菌菇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和七营镇张堡村菌菇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向全县种植户提供菌棒和技术服务,大力扶持具备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适度扩大规模,通过联农带农,逐步破解“小而散”短板,切实提高菌菇产业效益。目前,全县共培育菌菇种植新型经营主体4家,种植菌菇约80万棒,年产量约60万公斤。全县菌菇种植累计总收入783万元,户均收入约1.1万元,菌菇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
除了菌菇产业,海原县针对闽宁科技园区、海原县闽宁协作农业产业基地进行精准招商,多批次组织闽籍企业来海考察,并在漳浦县召开海原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招商会议。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7家,吸纳劳动力544名,其中脱贫人口143名。今年在漳浦县举办的宁夏“六特”暨海原县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会上,签订订单达3160万元。利用互联网销售等平台,共销售海原县蔬菜水果肉类等达1200万元以上。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一起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在海原县三河镇坪路村,正在实施的闽宁协作示范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让该村村民兴奋不已。该项目投入闽宁资金1700万元,对已建成的39栋温棚进行外观改造,改造6栋无土栽培设施棚、9栋育苗棚、3栋水产养殖大棚。新建2.5万立方米农用蓄水池1座,对原有的冷库、分拣车间做改造。项目建成后,可种植小番茄、小胡瓜等新优良种,引进“南果北种”、无土栽培、育苗等技术,直接带动300人稳岗就业,预计年实现收益334万元。
坪路村村民姜玉明说:“项目建成后,可以种植一些南方水果,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收益,还增加了就业岗位,让我们在家门口就业,这可是家乡发展的一件大好事。”
除了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今年,漳浦、海原两县坚持以东西部协作考核为指挥棒,对标闽宁协作第27次联席会议精神和《漳浦县海原县闽宁协作框架协议》要求,围绕海原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围绕产业培育、乡村建设、就业、消费帮扶等方面,研究制订了《海原县2023年闽宁协作社会帮扶工作方案》《海原县2024年闽宁协作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做强一产做优二产激活三产、民生短板及东西部协作考核相关指标等方面,确定海原县帮扶车间稳岗就业补贴项目、“亮睛”惠民工程、海原县教育帮扶等项目27个,计划投入8600万元,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领着多家媒体采访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依次走过非遗文化展区、科创活动教室、汽修实训基地,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负责人、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罗伟强甚是欣慰。
为海原办好教育出一份力,是“罗伟强”们的朴素愿望。近年来,帮扶团队聚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管理上的水准等“四个显著提升”目标,围绕政策支持、项目资金、团队建设等6个方面,明确12项帮扶措施,全力推动全县教育办学品质提升。建立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与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等6所福建院校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联合教研平台7个,成立名师工作室2个,福建19名教育名师“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本地57名年轻教师,成功为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50名、专业骨干教师30名,兴海中学市、县骨干教师增加至44名。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获得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23项;兴海中学取得全区中小学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等荣誉21项。
补齐医疗资源的短板,同样承载着当地群众的深切期盼。海原县积极争取中卫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资金4527万元、闽宁资金1008万元,实施高压氧舱、实验室装潢改造、女性盆底康复及产后康复中心、“亮睛”惠民工程等项目,建立健康管理中心。以“组团式”帮扶专家为领头人建成内镜中心、内镜模拟实训室,开展无痛内镜检查及治疗。先后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对接互访11次,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对接互访6次,推广新技术、新业务40余项。严格落实三年人才引进计划,先后选派17名职能部门骨干、51名临床医技骨干和23名护理骨干赴区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实行“1+X”培养模式,选出33名骨干以“师带徒”模式进行培养,实现“输血”与“造血”有机统一。从海原到漳浦,从漳浦到海原,深情相助的故事还在继续。
眼下,遍布海原大地的协作项目稳步推进,漳浦、海原两地干部之间的配合愈加默契,跨越山海的兄弟友情更加醇厚。新征程上,漳海两地间的东西部协作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报业融媒部:(0955)7018483全媒体新闻中心:(0955)798920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产业发展部: